溯大江而懷遠洋一一部分全國、省人大代表視察調研湖北法院海事審判工作
7月14日至15日,來自武漢、襄陽、宜昌、荊州、鄂州、荊門、黃岡、孝感、恩施、天門等地17名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到武漢海事法院開展視察調研活動,圍繞加強和改進海事審判工作建言獻策。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王淑梅,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曉鳴,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游勸榮參加調研。
代表們實地察看了武昌造船廠、陽邏港碼頭,詳細了解湖北航運發展情況;實地調研了武漢海事法院,聽取海事法院工作匯報,并旁聽海事審判庭審,深入了解海洋法治發展、海事法院發展歷程和海事審判工作情況。
經過為期一天半的深入調研,代表們對武漢海事法院在服務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實質化解海事糾紛、保護海洋生態、強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等工作的經驗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并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相關工作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
王淑梅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和張軍院長對各位代表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法院工作、積極建言獻策表示感謝。她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海洋強國建設。海事審判是服務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陣地。武漢海事法院作為全國首批設立的六家海事法院之一,在護航長江黃金水道航運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希望各位代表更加關心支持海事審判工作,真誠監督、有力監督。人民法院要用心用情辦理好代表委員意見建議,認真梳理歸納大家的意見建議,及時研究辦理,真正把意見建議辦理工作與履行審判職責緊密結合起來,以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的態度將其轉化為推動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要進一步加強代表溝通聯絡,認真傾聽代表的意見建議,充分發揮海事審判職能作用,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保障。
劉曉鳴指出,湖北作為長江干線流經里程最長的省份,是長江大保護的“主戰場”。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湖北時,要求湖北“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省委、省政府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聚力“支點建設”,大力實施樞紐提能、美麗湖北等七大戰略,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加快建設“水運上的湖北”,確保“江湖安瀾、碧水東流、凈水北送”,努力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樞紐。希望各位代表多提寶貴意見建議,幫助武漢海事法院找準問題、改進工作,大家的真知灼見必將轉化為推動海事審判工作再上新臺階、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省人大常委會將持續關注武漢海事法院發展,加強對海事司法審判的立法保障和監督支持,共同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貢獻法治力量。
游勸榮代表湖北省法院黨組對各位代表給予法院工作的關心、支持、幫助與監督表示感謝。他指出,湖北法院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切實增強司法守護長江母親河的責任感、使命感,深入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牢固樹立長江大保護意識,增強系統觀念,不斷深化跨區域、跨部門司法協作協同,全力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湖北法院將全力支持武漢海事法院的發展和建設,以更實舉措、更大力度支持推動武漢海事法院拓展布局,培養出一批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復合型海事司法人才,指導海事法院打造出一批精品案例,作出更多能夠確立和引領國際規則的精品判決。希望各位人大代表對湖北法院工作多批評、多建議、多監督,幫助法院改進工作,提高審判質效。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陳旗,武漢海事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群星,最高法院、湖北省人大、湖北高院、武漢海事法院有關負責同志參加調研。
據悉,武漢海事法院成立于1984年5月,是全國首批設立的海事法院之一,也是目前我國11家海事法院中唯一總部設在非沿海省份的涉外海事審判機關。其管轄范圍上起四川省宜賓市合江門,下至安徽省和江蘇省交界處的長江干線及相應與海相通的可航長江支流水域,以及洞庭湖、鄱陽湖兩大湖區,跨越長江干線2380公里,覆蓋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長江干線六省市。自成立以來,武漢海事法院以服務長江黃金水道航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為主責,打造了一批精品案例,產出了一批調研成果,推出了一批典型經驗,涌現了一批優秀集體和個人,其多篇案例入選全國和全省法院相關審判領域典型案例,并被全球海事海商法領域知名出版社Informa UK plc.旗下《中國海事商事法律報告》收錄,海商審判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人民法院海事審判工作成績突出集體。未來,武漢海事法院將聚焦“打造三區一高地”工作目標,著力打造審判執行案件辦理精品區、工作機制改革試驗區、隊伍建設示范區和內河海事審判理論和學術研究高地,不僅立足湖北講好賦能支點建設的“湖北話”,更著眼大局講好服務六省市協同發展的“普通話”,爭做內河航運法治建設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