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重整+府院聯動”破局3.5億爛尾樓
編者按
一紙裁定書,按下重啟鍵;多方齊發力,爛尾樓迎來新生。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湖北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切實把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融入司法辦案各領域全過程,落實到每一起具體案件中。
面對負債超3.5億元、停工多年的利川某房地產項目,恩施中院迅速啟動“黨政統籌、法院主導、部門聯動”機制,通過穿透核查、分類處理、雙輪驅動,不僅厘清債務困局,更以“續建+開發”重塑信心。
2025年5月,恩施中院一紙裁定書,為當地某知名房地產項目按下重啟鍵——裁定受理利川市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破產重整申請。一個負債超3.5億元、歷史遺留問題眾多的爛尾工程,通過司法重整程序破“繭”重生。
2018年,該公司因資金鏈斷裂、經營管理不善等問題,項目于2021年全面停工,因樓宇交接“爛尾”、拖欠工程款、民間借貸等問題導致債務累計高達3.5億元。
“首付交了20萬,合同約定的交房日期一天天臨近,可是看現在狀況能住進去還是遙遙無期。”業主代表張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自2023年起,該地陸續收到200余起投訴,購房群眾多次信訪,已成為影響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問題,也成為影響區域穩定的重要因素。
2024年4月。按照“府院聯動”機制,利川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牽頭啟動遺留問題處置,專項清算工作專班進駐,一場由“政府主導、司法護航、市場運作”的房企拯救行動正式拉開帷幕。
“相較于破產重整程序,預重整更加靈活、成本更低、對困難企業影響更小。”恩施中院破產審判庭法官介紹。2024年6月17日,恩施中院根據公司申請,發出《預重整備案通知書》,在進入司法程序前,通過政府專班協調、專業機構托管,提前梳理債務、談判重組方案實現對企業的盡早挽救。
為保證企業商業價值、穩定購房人預期,在本案預重整階段,通過“穿透式”資產核查、“分類分級”債權處理,快速確定了重整方案和債權分配方案,并高票獲得債權人通過。與此同時“輸血+造血”雙輪驅動,引入重慶的文旅企業聯合開發剩余地塊,規劃建設康養公寓,預計新增銷售額3億余元。
2025年端午節,項目工地舉辦“業主開放日”。“候鳥”業主陳大爺摸著自家陽臺的欄桿感慨:“以前怕錢房兩空,現在法院和政府給我們吃了定心丸,能安心地在這盛夏乘涼了。”
本案中,府院聯動機制展現出強大合力。政府專班協調規劃調整、稅費減免、配套建設,為續建掃清障礙;法院指導“續建交付+土地開發”重整方案,確保債權人利益最大化;托管人積極制定托管經營方案,建立業主監督委員會,每周公示工程進度,消除群體焦慮。
“房企破產不是簡單的‘清算退場’,而是要守住老百姓的‘錢袋子’和‘鑰匙串’。本案預重整成功的價值在于,它證明了市場化、法治化手段能有效平衡各方利益,為同類案件提供可復制的經驗。”專班負責人表示。